P. 37
選擇題: 1.B 2.D 3.C 4.D
P. 38 填充
1. 春秋 五經博士
2. 平準官 均輸官
4. 高祖 主動出擊
5. 西域 張騫
P. 38 填圖
1. 匈奴
2. 西域
3. 朝鮮
4. 南越
P. 39 史事探究
1. 有古代聖賢的風範, 因為他獨尊儒術, 行察舉制, 又興修太學。
2. 與秦始皇相差無幾, 因為他窮奢極侈, 刑法嚴苛, 又徵收重稅, 而且南征北討, 使百姓疲憊.
3. 他是一位好皇帝, 因為他著重儒學發展, 又重視人才。/
他不是一位好皇帝, 因為他刑法嚴苛, 又徵收重稅, 而且南征北討, 使百姓疲憊。
P. 41 選擇
1. D 2. B
填充
政治方面
1. 封建制度
2. 官制 四夷
社會經濟方面
1. 王田, 計口授田
2. 奴婢, 勞役
3. 山澤資源, 五均賒貸, 六筦
4. 二十八種
P. 42
B->E->F->D->C->A
P. 43
1. 王田制。天下初定,不宜急速施行。
2. 改易幣制。改變太多,種類又複雜, 不便交易, 使經濟崩潰, 人民被迫犯法和用舊幣。
3. 盲目復古, 忽略社會實際情況;
推行過急, 人民難以適應;
施政混亂, 令社會經濟深受其害。
P. 44
統
1. 漢高祖
2. 郡國
3. 和親
4. 無為而治
整
1. 文帝
2. 七國之亂
3. 周亞夫
4. 推恩令
張
1. 獨尊儒術
2. 匈奴
3. 新經濟政策
4. 昭宣之治
弛
2. 外戚
3. 假皇帝
4. 新
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中史作業答案P. 28-35
P. 28
秦的驟亡
選擇題
1. D 2. A 3. B 4. B
填充題
1. 胡亥/扶蘇
2. 揭竿/農民起事
3. 六國/咸陽
4. 苛法/約法三章
5. 垓下/烏江
P. 29
排序
1. A -> 2. E -> 3. B -> 4. D -> 5. C
P.30
史事探究
1. 結束戰國的亂世,統一天下。
2. 得天下後未有與民休息,反而濫用民力,令民怨四起。
3. 言之成理即可
P.32
西漢初年的政局
選擇題
1. B 2. A
填充
1. 劉邦/長安
2. 無為而治/休養生息
3. 徭役/賦稅/文景之治
4. 異姓王/謀反
5. 郡縣/封國
是非
1. 對 2. 對 3. 錯 4. 對
P. 33
資料題
1. 四個均對
2. 採取鼓勵百姓生育的政策,例如規定凡百姓家中生了男嬰的,就可免除兩年的徭役;另外又規定女子年齡在十五歲以上至三十歲仍未婚嫁的,須繳納重稅,從而迫使女子早婚。
3. 能夠,透過獎勵及罰方式,誘使百姓多生育,可以快速增加人口,解決漢初人口銳減的問題。/不能夠,人口減少主要是因戰爭、饑荒等因素造成,因此需配合減免賦稅及徭役等政策,減少戰爭,才能讓經濟得以發展,從而改善人口問題。
P. 34
中央集權的重整
選擇
1. C 2. B 3. A
填充
1. 郡國制/無為而治
2. 漢文帝 時已經感到藩國的威脅,[景帝時],依[晁錯]的建議,開始削弱諸侯的勢力。
3. 郡/中央
4. 中央集權/郡縣制
P. 35
史事探究
1. 封國勢力坐大/諸侯淫亂不法/聯合對抗朝廷
2. 漢武帝 有利
諸侯王 不利
諸侯王的嫡長子 不利
諸侯王的其餘子弟 有利
3. 推恩令可讓漢武帝鼓勵諸侯將封地分封給子弟,使嫡長子以外的子弟都可分享王國的封地,諸侯王根本找不到理由來反對。而且王國的統轄範圍越來越小,也無力跟中央對抗。
秦的驟亡
選擇題
1. D 2. A 3. B 4. B
填充題
1. 胡亥/扶蘇
2. 揭竿/農民起事
3. 六國/咸陽
4. 苛法/約法三章
5. 垓下/烏江
P. 29
排序
1. A -> 2. E -> 3. B -> 4. D -> 5. C
P.30
史事探究
1. 結束戰國的亂世,統一天下。
2. 得天下後未有與民休息,反而濫用民力,令民怨四起。
3. 言之成理即可
P.32
西漢初年的政局
選擇題
1. B 2. A
填充
1. 劉邦/長安
2. 無為而治/休養生息
3. 徭役/賦稅/文景之治
4. 異姓王/謀反
5. 郡縣/封國
是非
1. 對 2. 對 3. 錯 4. 對
P. 33
資料題
1. 四個均對
2. 採取鼓勵百姓生育的政策,例如規定凡百姓家中生了男嬰的,就可免除兩年的徭役;另外又規定女子年齡在十五歲以上至三十歲仍未婚嫁的,須繳納重稅,從而迫使女子早婚。
3. 能夠,透過獎勵及罰方式,誘使百姓多生育,可以快速增加人口,解決漢初人口銳減的問題。/不能夠,人口減少主要是因戰爭、饑荒等因素造成,因此需配合減免賦稅及徭役等政策,減少戰爭,才能讓經濟得以發展,從而改善人口問題。
P. 34
中央集權的重整
選擇
1. C 2. B 3. A
填充
1. 郡國制/無為而治
2. 漢文帝 時已經感到藩國的威脅,[景帝時],依[晁錯]的建議,開始削弱諸侯的勢力。
3. 郡/中央
4. 中央集權/郡縣制
P. 35
史事探究
1. 封國勢力坐大/諸侯淫亂不法/聯合對抗朝廷
2. 漢武帝 有利
諸侯王 不利
諸侯王的嫡長子 不利
諸侯王的其餘子弟 有利
3. 推恩令可讓漢武帝鼓勵諸侯將封地分封給子弟,使嫡長子以外的子弟都可分享王國的封地,諸侯王根本找不到理由來反對。而且王國的統轄範圍越來越小,也無力跟中央對抗。
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
中史作業答案P. 22-26
P.22
第三章 秦代大一統帝國的建立與驟亡
1 秦的統一
基礎篇
1. B 2. C
填充
1. 三皇五帝 始皇帝
2. 封建制度 中央政府
3. 版圖 中華民族
P. 23
配對
1. C 2. D 3. B 4. A
問答題
參考答案:
秦之所以能一統天下, 與其能重用人才有莫大關係。 秦多朝君主重用人才, 如用商鞅推行變法, 促使秦由小國發展成為強國。所以在三項因素中, 人和是最重要的。(正面論證)
天時方面, 民心趨向同時亦適用於六國, 並非秦國獨有; (反面論證)
地利方面固然重要, 但若沒有人材輔助, 也不能分利用地理勢。 (反面論證)
P. 24
2 統一措施
選擇
1. C 2. B
填充
1. 朕 詔
2. 蒙恬 燕
3. 咸陽 巡行
4. 靈渠 珠江
問答題
參考答案:
秦始皇在政治上實行郡縣制, 集權中央,同時又統一文字、貨幣、車軌、度量衡等,既方便中央政府管治,也消除了過往地區間的隔膜,有利於國家的統一。
P. 25
填表與問答
1. 政治措施: 三公 封建
經濟措施: 度量衡 貨幣
文化措施: 李斯 隸書
軍事措施: 萬里長城 馳道 匈奴
2. 參考答案
政治:很多制度為後世所沿用,例如郡縣制,中央集權亦為後世所仿效。/
軍事:南征北伐,擴大中國版圖,建設長城,保護國土。/
文化經濟:各項統一措施,如統一文字、度量衡等,有助中華民旅的融合統一,促進中國成為一個多民族共融的國家。
P. 26
1. B A
2. 參考答案
我認為秦始皇會採納李斯的建議,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可見它重視權利,因此不會支持有可能造成分裂的封建制;而且,郡縣制能維護統一,加強中央集權和鞏固君主權力,正切合秦始皇的性格。
第三章 秦代大一統帝國的建立與驟亡
1 秦的統一
基礎篇
1. B 2. C
填充
1. 三皇五帝 始皇帝
2. 封建制度 中央政府
3. 版圖 中華民族
P. 23
配對
1. C 2. D 3. B 4. A
問答題
參考答案:
秦之所以能一統天下, 與其能重用人才有莫大關係。 秦多朝君主重用人才, 如用商鞅推行變法, 促使秦由小國發展成為強國。所以在三項因素中, 人和是最重要的。(正面論證)
天時方面, 民心趨向同時亦適用於六國, 並非秦國獨有; (反面論證)
地利方面固然重要, 但若沒有人材輔助, 也不能分利用地理勢。 (反面論證)
P. 24
2 統一措施
選擇
1. C 2. B
填充
1. 朕 詔
2. 蒙恬 燕
3. 咸陽 巡行
4. 靈渠 珠江
問答題
參考答案:
秦始皇在政治上實行郡縣制, 集權中央,同時又統一文字、貨幣、車軌、度量衡等,既方便中央政府管治,也消除了過往地區間的隔膜,有利於國家的統一。
P. 25
填表與問答
1. 政治措施: 三公 封建
經濟措施: 度量衡 貨幣
文化措施: 李斯 隸書
軍事措施: 萬里長城 馳道 匈奴
2. 參考答案
政治:很多制度為後世所沿用,例如郡縣制,中央集權亦為後世所仿效。/
軍事:南征北伐,擴大中國版圖,建設長城,保護國土。/
文化經濟:各項統一措施,如統一文字、度量衡等,有助中華民旅的融合統一,促進中國成為一個多民族共融的國家。
P. 26
1. B A
2. 參考答案
我認為秦始皇會採納李斯的建議,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可見它重視權利,因此不會支持有可能造成分裂的封建制;而且,郡縣制能維護統一,加強中央集權和鞏固君主權力,正切合秦始皇的性格。
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中史作業答案(上學期)
P.1
選擇題
1. D 2. B
填充題
1. 黃河
2. 蚩尤 / 共主
3. 華夏
4. 堯 / 禹 / 禪讓
5. 疏導河水
P.2
辨圖︰上方︰養蠶織帛
右上方:創造文字
右下方:製車造船
下方:建造房屋左
上方︰種植五穀左
下方︰馴養家畜
問答:
1. 禪讓是中國古代部落聯盟推舉共主的一種方式,即把共主的權位讓給賢德的人
2. 若我是堯,我會傳位丹朱,因為丹朱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自己的事業自然要傳給他。只要找一些有才德的人加以扶助監督,相知便可治理國家。
或 我是堯,我會傳位給舜,天下不是一家人所能私有的〝只有讓位給才德兼備的賢者,才能更好地治理國家,讓百姓生活得更好。
p.3
選擇︰
1.C 2.A
填充︰
1. 舜 / 夏 2. 益 / 世襲 3. 桀 /妺喜 4. 商湯 /仁義
P.4
史事探究:
1. 只顧與妺喜荒淫作樂,揮霍無度,不理政事
2. 不接納忠臣的諫言,還濫殺忠臣
3. 夏桀荒淫無道,濫殺忠臣,大失民心,使人民起兵反叛,引致亡國。
P.5
選擇:
1. B 2. A
填充:
1. 契/伊尹 2. 鳴條/南巢 3. 天命/貴族革命 4. 盤庚/殷商
5. 紂王/周族 6. 占卜/甲骨文
猜一猜
1.商湯 2.妲己 3.姬發
P.6
史事探究
1. 商
2. 周
3. 紂王將奴隸和戰俘編為前鋒,直接迎戰周武王精銳的軍隊,他們本來並非全心為商作戰,加上平日飽受商紂的暴虐苛政,因而出現「陣前倒戈」的情況。
4. 商紂之所以戰敗,並非單純因為商軍主力東征,國內兵力空虛;而更重要的是,商紂的暴政如炮烙之刑、荒淫好殺,寵信奸佞等,早已引起百姓和諸侯的怨恨,民心盡失,即使牧野之戰中沒有「陣前倒戈」,商紂也逃不了敗亡的命運。
P.7
遠古時代
1. 錯︰炎帝 正確︰黃帝
2. 錯︰黃帝 正確︰蚩尤
3. 錯︰阪泉 正確︰涿鹿
4. 錯︰僕從 正確︰妻子
5. 錯︰車船 正確︰文字
6. 錯︰禹 正確︰ 舜
7. 錯︰倉頡 正確︰鯀
8. 錯︰堯 正確︰ 禹
夏代︰
1. 錯︰舜 正確︰禹
2. 錯︰夏桀 正確︰夏啟
3. 錯︰伯益 正確︰夏桀
4. 錯︰牧野 正確︰南巢
商代
1. 錯︰平民 正確︰貴族
2. 錯︰姜尚 正確︰伊尹
3. 錯︰亳 正確︰殷
4. 錯︰妺喜 正確︰妲己
5. 錯︰姬棄 正確︰姬發
6. 錯︰涿鹿 正確︰ 牧野
P.10
選擇
1. C 2. A 3. D 4. A
P.11
填充:
1. 渭水/農耕
2. 封建/武庚
3. 周公/蔡叔
4. 黃河/淮河
5. 幽王/犬戎
排序:
1.D -->2.A -->3.C -->4.F --> 5.B -->6.E
問答:
「封建」就是「封土建國」,即是天子劃定一塊彊土,委任諸侯去建立國家,作為中央的屏藩
P.12
1. 封建制度
2. 君臣+親屬
3. 好: 利用血緣鞏固天子與諸侯間之關係。
壞: 關係不能維繫數個世代。
4. 不能, 因為根據宗法制度, 一般只有所分封的同姓諸侯、異姓諸侯及他們的後代, 才能繼承諸侯的位置, 一般人難以憑努力打破。
P.14
選擇
1.C 2.B 3.D 4.D
P.15
1. 戰國時代
2. 漁業/鹽業/管仲
3. 周天子/宋國
4. 闔閭/夫差
5. 勾踐/晉國
填圖:
1. 左方: 秦穆公 (4)
上方: 晉文公 (3)
右上方: 齊桓公 (1)
右下方: 宋襄公 (2)
下方: 楚莊公 (5)
2.
A.洛邑 B. 吳 C.越
P.16
1. 封建制度
2. 否, 上文提及: a. 鄭莊公沒有朝覲周天子; b. 出兵反抗, 更射傷周天子。反映諸侯再不跟從封建制度。
3.因為: 周平王東遷-->王畿地小力弱-->實力下降; 平王有弒父之嫌-->聲望大減
P.17
選擇
1.A 2.A 3.D 4.C
填充:
1. 卿大夫/魏/韓
2. 李悝/孫臏
3. 張儀
4. 趙國/長平之役
5.秦王政/李斯
P.18
填圖
A 燕 B 趙 C 齊 D 魏 E 韓 F 秦 G 楚
排序
1.D 2.B 3.C 4.F 5.G 6.H 7.E 8.A
問答
1. 經濟方面:廢除井田,把土地變為私有,並統一度量衡,促進了農業和商業的發展。 軍事方面:獎勵人民從軍殺敵,禁指私鬥,大大地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2. 商鞅:奠定秦國富強的基礎,貢獻最大。或 范雎:提倡「遠交近攻」的政策,,跟齊較好,而攻打韓、魏等國。或 李斯:建議秦王政用「離間政策」,分化六國;並且不斷向外用兵。最後,秦得以吞併六國,統一中國。
p. 20
1. 周武王/姬發
2. 周公/姬旦
3. 周康王
4. 周平王/宜臼
5. 齊桓公
6. 管仲
7. 晉文公
8. 秦穆公
9. 勾踐
10. 魏文侯
11. 秦孝公
12. 張儀
13. 李斯
14. 秦王政
選擇題
1. D 2. B
填充題
1. 黃河
2. 蚩尤 / 共主
3. 華夏
4. 堯 / 禹 / 禪讓
5. 疏導河水
P.2
辨圖︰上方︰養蠶織帛
右上方:創造文字
右下方:製車造船
下方:建造房屋左
上方︰種植五穀左
下方︰馴養家畜
問答:
1. 禪讓是中國古代部落聯盟推舉共主的一種方式,即把共主的權位讓給賢德的人
2. 若我是堯,我會傳位丹朱,因為丹朱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自己的事業自然要傳給他。只要找一些有才德的人加以扶助監督,相知便可治理國家。
或 我是堯,我會傳位給舜,天下不是一家人所能私有的〝只有讓位給才德兼備的賢者,才能更好地治理國家,讓百姓生活得更好。
p.3
選擇︰
1.C 2.A
填充︰
1. 舜 / 夏 2. 益 / 世襲 3. 桀 /妺喜 4. 商湯 /仁義
P.4
史事探究:
1. 只顧與妺喜荒淫作樂,揮霍無度,不理政事
2. 不接納忠臣的諫言,還濫殺忠臣
3. 夏桀荒淫無道,濫殺忠臣,大失民心,使人民起兵反叛,引致亡國。
P.5
選擇:
1. B 2. A
填充:
1. 契/伊尹 2. 鳴條/南巢 3. 天命/貴族革命 4. 盤庚/殷商
5. 紂王/周族 6. 占卜/甲骨文
猜一猜
1.商湯 2.妲己 3.姬發
P.6
史事探究
1. 商
2. 周
3. 紂王將奴隸和戰俘編為前鋒,直接迎戰周武王精銳的軍隊,他們本來並非全心為商作戰,加上平日飽受商紂的暴虐苛政,因而出現「陣前倒戈」的情況。
4. 商紂之所以戰敗,並非單純因為商軍主力東征,國內兵力空虛;而更重要的是,商紂的暴政如炮烙之刑、荒淫好殺,寵信奸佞等,早已引起百姓和諸侯的怨恨,民心盡失,即使牧野之戰中沒有「陣前倒戈」,商紂也逃不了敗亡的命運。
P.7
遠古時代
1. 錯︰炎帝 正確︰黃帝
2. 錯︰黃帝 正確︰蚩尤
3. 錯︰阪泉 正確︰涿鹿
4. 錯︰僕從 正確︰妻子
5. 錯︰車船 正確︰文字
6. 錯︰禹 正確︰ 舜
7. 錯︰倉頡 正確︰鯀
8. 錯︰堯 正確︰ 禹
夏代︰
1. 錯︰舜 正確︰禹
2. 錯︰夏桀 正確︰夏啟
3. 錯︰伯益 正確︰夏桀
4. 錯︰牧野 正確︰南巢
商代
1. 錯︰平民 正確︰貴族
2. 錯︰姜尚 正確︰伊尹
3. 錯︰亳 正確︰殷
4. 錯︰妺喜 正確︰妲己
5. 錯︰姬棄 正確︰姬發
6. 錯︰涿鹿 正確︰ 牧野
P.10
選擇
1. C 2. A 3. D 4. A
P.11
填充:
1. 渭水/農耕
2. 封建/武庚
3. 周公/蔡叔
4. 黃河/淮河
5. 幽王/犬戎
排序:
1.D -->2.A -->3.C -->4.F --> 5.B -->6.E
問答:
「封建」就是「封土建國」,即是天子劃定一塊彊土,委任諸侯去建立國家,作為中央的屏藩
P.12
1. 封建制度
2. 君臣+親屬
3. 好: 利用血緣鞏固天子與諸侯間之關係。
壞: 關係不能維繫數個世代。
4. 不能, 因為根據宗法制度, 一般只有所分封的同姓諸侯、異姓諸侯及他們的後代, 才能繼承諸侯的位置, 一般人難以憑努力打破。
P.14
選擇
1.C 2.B 3.D 4.D
P.15
1. 戰國時代
2. 漁業/鹽業/管仲
3. 周天子/宋國
4. 闔閭/夫差
5. 勾踐/晉國
填圖:
1. 左方: 秦穆公 (4)
上方: 晉文公 (3)
右上方: 齊桓公 (1)
右下方: 宋襄公 (2)
下方: 楚莊公 (5)
2.
A.洛邑 B. 吳 C.越
P.16
1. 封建制度
2. 否, 上文提及: a. 鄭莊公沒有朝覲周天子; b. 出兵反抗, 更射傷周天子。反映諸侯再不跟從封建制度。
3.因為: 周平王東遷-->王畿地小力弱-->實力下降; 平王有弒父之嫌-->聲望大減
P.17
選擇
1.A 2.A 3.D 4.C
填充:
1. 卿大夫/魏/韓
2. 李悝/孫臏
3. 張儀
4. 趙國/長平之役
5.秦王政/李斯
P.18
填圖
A 燕 B 趙 C 齊 D 魏 E 韓 F 秦 G 楚
排序
1.D 2.B 3.C 4.F 5.G 6.H 7.E 8.A
問答
1. 經濟方面:廢除井田,把土地變為私有,並統一度量衡,促進了農業和商業的發展。 軍事方面:獎勵人民從軍殺敵,禁指私鬥,大大地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2. 商鞅:奠定秦國富強的基礎,貢獻最大。或 范雎:提倡「遠交近攻」的政策,,跟齊較好,而攻打韓、魏等國。或 李斯:建議秦王政用「離間政策」,分化六國;並且不斷向外用兵。最後,秦得以吞併六國,統一中國。
p. 20
1. 周武王/姬發
2. 周公/姬旦
3. 周康王
4. 周平王/宜臼
5. 齊桓公
6. 管仲
7. 晉文公
8. 秦穆公
9. 勾踐
10. 魏文侯
11. 秦孝公
12. 張儀
13. 李斯
14. 秦王政
訂閱:
文章 (Atom)